t1113p356

欧盟为中国助阵,美方陷入两难境地,中国掌控谈判主动权

根据商务部7月23日的官方通告,中国代表团将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斯德哥尔摩,与美国展开第三轮重要的经贸磋商。这场会谈标志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又一次关键转折,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正在忙着整理行李,准备飞往瑞典。她向媒体透露,中美两国的贸易磋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将举行一次高层的经贸对话,日期定在7月27日至30日。原本仅是为了延续关税休战的谈判,结果却因欧盟的突然介入,成为全球贸易博弈的一部分。

就在中美双方准备展开谈判的前三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北京之行掀起了一股外交风波。7月24日,冯德莱恩在离开中国前的记者会上发出了令人震惊的言论,她明确表示:“欧盟将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而与美国的关系恶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番话被《南德意志报》解读为欧盟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自主宣言,意味着欧盟不再愿意完全依赖美国的领导,开始寻求独立的外交道路。

与此同时,冯德莱恩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欧盟的27个成员国代表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并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反制措施——对总价值达930亿欧元(约84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此次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涵盖了从波音飞机、哈雷摩托车到肯塔基波本威士忌等2000多种商品。该措施将在8月7日正式启动,恰好与中美瑞典会谈结束后的第一周重合。

这场即将展开的瑞典谈判,可以说是中美博弈的“生死48小时”。这次会谈的关键议题围绕着即将在8月12日到期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如果谈判破裂,美国可能会对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重新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而中国也保留对美国汽车、大豆、稀土等产品进行反制的权利。此时,中美双方的立场已十分清晰。美国希望通过施压让中国在制造业,特别是在新能源和半导体等领域收缩产能,保持他们所称的“小院高墙”政策——即在关键技术领域筑起高壁垒,限制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则坚持要求美国取消一切单方面加征的关税,并停止技术封锁。双方的底线已完全暴露,接下来的谈判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种局面下,欧盟的930亿欧元关税清单无疑为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说,欧盟的这一反制措施使得美国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必须应对与中国的谈判,另一方面,又得面对欧盟的强硬回应。这种复杂的局面可能迫使特朗普团队在瑞典的谈判中采取软化立场,避免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与中欧两大经济体进行全面的贸易对抗。

对于中国而言,欧盟的这一“助攻”恰到好处。这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和关税政策的有力回击,也使得中国在谈判桌上的立场更加坚硬。美国过去依靠关税作为外交手段,试图压制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欧盟的这一行动表明,这种做法已经失去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通过借助这一现实案例,中国能够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更有底气,谈判的分量也随之增加。

本次谈判的局势因欧盟的突然出手变得更加复杂,原本由中美两国主导的谈判,现在被欧盟的反制措施所影响。瑞典的谈判将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还可能成为全球贸易格局变动的关键节点。随着欧盟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心是否会发生转移,未来的谈判将更加耐人寻味。